淘宝店主:


本以为辞职后能解放时间的小艾苦笑一声,“没有时间自由,还搭上了自己的生活”。


想跟闺蜜逛街,却总碰不到合适的时间;原来喜欢下班后去游泳,现在却告别泳池很久了;省去了通勤时间,却从未按时吃早饭......


由于与上班族之间存在“时差”,自由职业者的社交圈渐渐萎缩,生活圈也从两点一线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点。


“长时间呆在家里整理货物、回复消息,我很孤独。”没有同事,又无法与闺蜜对上时间,小艾感觉自己快要与群体脱节了。 


不仅如此,无法理解自由职业的父母也是让小艾倍感孤独的原因。


“好好的工作为什么要辞掉?”“让你读大学就为开个杂货铺?”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内心,是无法撑过父母一次次质疑的。


“没有白天夜晚之分,更没有工作日与周末一说,活到就要干。”出门带电脑已经成为小艾的日常标配。不论是逛超市、看电影,甚至是开车时也要靠边停下来处理工作。


不限定工作时间、地点,就代表随时随地都要上班。


“有时候看着晚高峰地铁中的人们,很羡慕。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之间还有‘下班’这条界限。”很多自由职业者或许正在羡慕上班族。


告别按部就班后,工作与生活就被丢进同一个大熔炉中,二者不再有清晰分野。


摄影:


周先生毕业后留在了自己的大学,不是做老师,而是包揽起学校里的拍摄业务。学校宣传片的拍摄、教师录课、学生拍照甚至广告印刷他都能接下。 


几乎承包大学所有的拍摄业务后,周先生的年收入非常可观。“财务自由谈不上,但是挣钱的感觉非常直接。”


如果上班族的工作是计时制,那么自由职业者的工作就是计件制。


“没有底薪,业务比较零散,各个学院都是我的临时甲方。”虽然与学校的业务是长期合作,但是周先生的薪酬还是要根据工作量来计算,也就是录一节课结算一节课的钱。


与每个月攥着差不多的工资相比,自由职业者的多劳多得的确有更大收入空间。并且,这种劳动后的“及时反馈”也让人忙得甘之如饴。


但是灵活性、机动性也代表着不稳定性。比如当学生放假时,周先生的业务就会陷入停滞,况且一年里学生长长短短的假可不少。


其实“背靠大树”的周先生已经算是自由职业中的“稳定选手”了,还有许多自由职业者甚至难以为继。


除了收入不稳定,他们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——社会保障缺失。当你告别上班族时,你也告别了普通职工享受的五险一金待遇。


以养老保险为例,企业职工只需自付薪资的8%,剩余20%由公司给付,自由职业者如果想在退休时获得相应退休金,便必须全额交付28%;医保方面,企业每月付款约为个人4倍,自由职业者也无从享受。


自由职业是否高薪还没确定,就要被社会福利保障踢出门了。


同时,部分自由职业者还处于劳动保障法的保护“盲区”,时常被拖欠稿费、合作款也是他们的隐痛。


潜水教练:


自由撰稿人、自由摄影师、自由律师、自由创业者......原来依附于“大厂”生存的职位也逐渐剥离出来,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:选择单干的人,必定不同凡响。


的确,自由职业者必须得有“两把刷子”。


“一次旅行”的创始人Louise,在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前,已经在互联网广告行业摸爬滚打了近十年;从世界500强辞职后,大海立即考下瑜伽教师证,后又去往菲律宾海训3个月,现在成为一名自由潜水教练;从一家4A媒体公司职员变成自己花艺工作室的主理人,斑比将两年时间全情奉献给花艺学习......


无论是以往经验的积累还是兴趣爱好的使然,没有一技之长傍身的自由职业者走不远。


此外,没有自律的人也不配拥有自由。 


网络写手:



人气网络写手唐家三少12年来每天坚持写作,日更8000~10000字,从未间断。其中一年,他敲坏了5个键盘......


在2016年的专访中,他讲述了自己的居家工作状态,“我坚持的首要原则是,一天中最好的时间要留给写作”。所以他的写作时间通常固定在上午9:30~12:00。


“每写30分钟允许自己休息10分钟,这样就像上完4节课一样。”拉上书房的窗帘,戴上隔音耳机,按部就班、雷打不动地完成更新就是他的工作日常。